目前分類:2017 下學期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01512141442186946.jpg琦君1917724日-200667日)本名潘希珍又名希真,小名春英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(今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),中華民國當代文學作家。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,亦涵括小說、評論、合集、論述、翻譯及兒童文學/繪本,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。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、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、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。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中華民國的中學國文課本,小說《橘子紅了》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。 

琦君的散文多為懷舊文,寫來真實自然,不經雕琢,作者將自己化身為六歲的小女孩,緩緩講述童年記憶,講的是市井小人物,卻又於平淡中寓含道理,鄭明娳曾言:「潘琦君的散文,無論寫人、寫事、寫物,都在平常無奇中含韻至理,在清淡樸實中見出秀美;她的散文,不是濃妝豔抹的豪華貴婦,也不是粗服亂頭的村俚美女;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。」李又寧更認為琦君作品之所以成功,乃是因為:「琦君具有學不來的秉質,那是她的真摯敦厚。她的文章自然生動、細膩婀娜,充滿了對世人和萬物的關愛。她不但用至誠、至愛、至敬描繪她的母親、父親、師長,用幽默和風趣寫她的先生和兒子,就是乞丐頭子三劃阿王和嗜賭遊手肫肝叔,在她筆下,也都是栩栩如生,可敬可愛。……在人海中,她隨處尋覓溫暖、記述溫暖,散播溫暖和安慰。她的文一如其人,親切而極富人情味。」家庭、恩師、友情是她作品中最常出現的題材,也是她生命的泉源,《煙愁》、《琦君小品》、《紅紗燈》、《三更有夢書當枕》、《桂花雨》皆是值得一讀的作品。

蔡端端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有人深信,未來的二十年內,中文將成為非常重要的語文,面對可能到來的世局巨變,你準備好了嗎?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小名喚作「阿華」的華裔兒童麥克,從小就生長在美國,由於父親是移民自台灣的大學教授,所以他只會說英語及台語,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。當他的年齡滿六歲時,就與一般的同齡小孩一樣,開始上美國的小學。

蔡端端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包公名包拯(999-1062年),出生在今安徽肥東縣一個鄉村的農家。父親是農民,對他要求嚴格,寄予厚望。包拯5歲開始識字,13歲讀完四書五經。他對儒家治國的思想和歷代清官賢臣的事蹟十分感興趣,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清官。包拯28歲考中進士,按當時制度可以出來做官,但他是個孝子,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,直到36歲才出來做官。

包拯先當知縣,上任即斷了一個奇案,聲名遠播,兩年後升任知州,因清明廉潔,很快被調入朝廷任朝官。

蔡端端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