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2rzEmV_NOw
三國志是一部記載東漢之後魏、蜀、吳三國歷史的史書,晉陳壽著。 《三國演義》,全名為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,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。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。是四大小說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。演義以「歷史」為據,以「儒家」思想為本,強調「忠義」;著重描寫戰爭,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、蜀及吳三國鼎立,到西晉統一近百年間歷史,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。 一、赤壁之戰與三國的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迎接獻帝到許縣,從此「挾天子以令諸侯」,控制中央政權。208年(漢獻帝建安十三年),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,佔據荊州的劉琮投降。曹操追擊從荊州逃亡的劉備,後劉備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,孫權派遣大將周瑜、程普率軍開赴前線與劉備組成聯軍,在長江赤壁(今湖北赤壁市西北,一說今嘉魚東北)一帶以火攻大破曹軍,曹操北回,孫劉雙方亦各自奪去荊州。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,也是三國時期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。(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,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。)
三國鼎立 魏:建安二十五年(西元220年),曹操去世,子曹丕繼掌東漢 政權。不久篡位,改國號魏,定都洛陽,是為魏文帝。 蜀漢:次年,建安二十五年,劉備稱帝,定都成都,仍用漢為國號, 通稱蜀漢,是為蜀漢昭烈帝。 孫吳:數年之後,孫權也自立為帝,國號吳,定都建業(今南京市)是為吳大帝。
蜀與魏的滅亡:蜀漢在劉備死後,子劉禪繼位,是為後主。後主初年,因有丞相諸葛亮的輔佐,政局非常 穩定;但諸葛亮死後,國政日漸敗壞。最後,魏軍分道夾攻,後主投降,蜀漢滅亡。(「樂不思蜀」為何義?)
曹魏在明帝死後,大權落入權臣司馬懿手中,魏遂名存實亡。至司馬炎時進行篡位,改國號晉,魏亡。
晉吳南北對抗 由於蜀漢和曹魏的相繼滅亡,使得原來三國鼎立的形勢,變成晉吳南北對抗的局面。
三顧茅廬 諸葛亮(181—234),字孔明,號臥龍先生,瑯邪郡陽都人。諸葛亮曾隱居在南陽,劉備三顧茅廬時提出三分天下的“隆中對”,之後出山助劉備佔取荊、益兩州,最終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。劉備死後托孤,諸葛亮主管一切政務。當政期間,勵精圖治,賞罰分明,推行屯田政策,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。五次出兵北伐,病死於五丈原。(諸葛亮於208年時,所提出的《隆中對》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)。 二、西晉的短暫統一
西晉滅吳 司馬炎篡魏, 建立晉朝,仍定都洛陽,是為晉武帝。他見吳主孫皓在位,荒淫驕奢,內政不修,遂派大軍分道攻入建業,孫皓出降。於是,自東漢末年以後的分裂局面,再度歸於統一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