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作者】這是一個包公判案的民間故事。民間故事是大眾的集體創作,也是一種口頭創作,見之於文字,則是後來的紀錄。
【題解】「包公」是民間對包拯的尊稱。包拯是北宋一位清明正直的好官,廣受人民愛戴,所以民間常把機智審案的故事放在他名下,而他的故事也常被用作小說和戲曲的題材。本篇所寫,主要就在包公審問案件的機智。
【分析】
一把沒什麼價值的雨傘小案,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,可包拯卻很認真地受理,並巧妙地審理,運用欲擒故縱的謀略,從心理分析的層面巧斷此案,讓受冤屈的好人得到好的結果,讓惡意訛詐的無賴受到應有的懲罰,令人心服口服。
【相關成語】
欲擒故縱:想要擒住或控制對方,卻故意先放鬆,讓對方鬆弛戒備,使更容易就範。
例:歹徒中了警方欲擒故縱之計,於外出購物時遭警方逮獲。
【第七課平時測驗項目】
一、根據作者和題解,填入正確的答案
二、填入詞語注音和注釋
三、寫出成語的注音、意思、造句
全站熱搜